时间:2025-07-23 17:09
一、工伤劳动仲裁案件如何处理
处理工伤劳动仲裁案件,可按以下步骤进行。首先,申请认定工伤,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按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、鉴定为职业病,所在单位应在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,单位未申请的,职工可在1年内自行申请。认定为工伤后,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。之后,若就工伤赔偿等问题与用人单位协商不成,可准备仲裁申请,需载明当事人信息、仲裁请求及事实理由等,并提交相关证据,如工伤认定决定书、劳动能力鉴定书、劳动合同等。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请,仲裁委受理后,会安排开庭审理。双方需按时参加庭审,庭审中陈述事实、进行辩论。仲裁委根据审理情况作出裁决。当事人对裁决不服,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起诉。
二、工伤劳动仲裁拿不到钱怎么办
若工伤劳动仲裁胜诉后拿不到钱,可采取以下措施。首先,查看用人单位是否有可供执行的财产。若有,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,通过法院查询、冻结、划拨其银行存款等方式促使其履行支付义务。法院有权对用人单位采取多种执行措施,如查封房产、车辆等。其次,若用人单位恶意转移财产逃避执行,可向法院提供相关线索,法院会依法追究其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的刑事责任。另外,还可申请将用人单位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,限制其高消费等行为,迫使用人单位重视并履行支付义务,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得以实现。
三、工伤劳动仲裁中能否申请财产保全
工伤劳动仲裁中可以申请财产保全。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,劳动者在仲裁过程中,为防止用人单位转移财产导致将来生效裁决无法执行或难以执行,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财产保全申请。仲裁委应将申请依法提交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。 人民法院在审查后,如认为符合财产保全条件,会依法作出裁定并采取相应保全措施。比如查封、扣押、冻结用人单位的相关财产等。 申请财产保全需提供担保,以保障因申请错误给对方造成损失时能予以赔偿。这样能有效维护劳动者在工伤劳动仲裁中的合法权益,确保其应得的赔偿等权益得以实现。
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及时删除,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。
上一篇:劳动仲裁起诉地是如何规定的
下一篇:劳动仲裁上诉后法院要多长时间能判
注册/登录获取更多内容
专业
深耕医疗行业9年精准
海量医疗行业人才便捷
求职顾问一对一服务